《梦中的吻影像无修正》
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客厅里,并排摆着3张大床,床与床之间以置物架隔开,阳台上也摆着一张大约1米宽的床,除去这些,房间里仅剩下“L”形的通道供人走动,大床日租100元,阳台床位日租60元。这是记者近日在某小区的一套民房内看到的情景。(见8月4日《法治日报》)
客厅隔成“3间房”,阳台、厨房都住人,这是群租房乱象的一个缩影。过去十多年来,由群租房引发的安全事故以及各类纠纷屡见不鲜,全国主要城市纷纷开展整治,取得了一定效果。
那么,违规改造的群租房为何“死灰复燃”?这一方面是因为,外来打工人员、临时就医人员等群体对低价房仍有旺盛需求。另一方面,在利益驱动下,很多房东铤而走险,或是纵容二房东违规操作,周围邻居也见怪不怪,加之群租房分散、隐蔽于不同小区,白天多数时候房里无人等,给执法造成了困难。
对于群租房乱象,将于今年9月15日起施行的《住房租赁条例》作出了禁止性规定:厨房、卫生间、阳台、过道、地下储藏室、车库等非居住空间,不得单独出租用于居住。租赁住房单间租住人数上限和人均最低租住面积,应符合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。此外,该条例还明确了罚则,给了租房人群和房东更清晰的指引,强化了各地有关方面的监管责任。
推动这一法规成为遏制违规群租房的利器,需要各地监管部门主动出击,创新执法方式,例如,住建、消防、城管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,通过大数据等手段动态监测水电异常;也需要充分调动物业、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,为有关部门提供有效线索,使违规群租房难以藏身。
也要看到,市场上价格较低的保障型租赁房源供给不足,也是群租房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。由此,堵不如疏。在依据新规治理群租房的同时,各地还应动脑筋、想办法,构建多元住房供给体系。例如,为外来打工人群开发合规的集体宿舍进行过渡,在知名医院周边提供经济型短期出租房源等,进一步压缩违规群租房的生存空间。
冯海宁 《工人日报》(2025年08月06日 05版) 【编辑:张子怡】

除了欧美国家,经历第五波疫情冲击后,香港社会也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重视“长新冠”问题。有香港社区组织周日(9日)公布“长新冠”对贫穷儿童学习生活影响的问卷调查结果,其中显示近八成确诊新冠的基层儿童出现“长新冠”症状,过半儿童面对的后遗症是记忆力和注意力问题,也就是俗称的“脑雾”,其次是极度疲劳、失眠、极度疲倦等。该研究是在今年8月至9月期间,以网上问卷的形式访问了120名曾确诊的学生及他们的家长,了解年龄在3至12岁的儿童感染新冠后的后遗症。《梦中的吻影像无修正》 英国着名学者马丁·雅克的儿子拉维·维里亚·雅克,是英国200万“长新冠”患者代表之一。他今年6月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,讲述了自己后新冠时期的痛苦生活。他当时称,自己受长期新冠症状的影响已长达15个月,每天不得不在床上度过近16个小时。主要症状是疲劳,嗅觉和味觉丧失,以及轻微的耳鸣和肠胃问题。拉维仅仅23岁,感染新冠之前是个健康的年轻人,每周都要骑几次自行车,每次骑20英里。但现在他的身体已经不足以支撑其短期内再进行类似的运动。